
业内资讯
昨天下午,北京匡时2011年春拍专门打造的一个重磅环节——扬州画派书画专场,以“扬州八怪”作品为主打,35件拍品成交率100%,成交额高达1.22亿元。其中,郑板桥的《竹石兰蕙图》和金农的《大宛良驹图》《墨梅图》三件书画成交价都过了千万元。
板桥力作拍出4600万天价
北京匡时2011年春拍扬州画派书画专场昨天下午在北京举槌开拍。此次专场,以“扬州八怪”代表人物郑板桥、黄慎、金农、高凤翰、华喦等的精品力作为中坚力量,郑板桥《竹石兰蕙图》是扛鼎之作。
《竹石兰蕙图》起拍价2200万元,随后以百万元的阶梯递增,最后成交价为4600万元,拔得专场头筹。《竹石兰蕙图》乃郑板桥63岁时为好友刘青藜的母亲八十大寿而作。此图为水墨纸本,立轴,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郑板桥的作品中颇为少见。
金农《大宛良驹图》380万元起拍,经过三十余轮的竞价,最终以1200万元落槌,加上佣金,成交价为1380万元。还有一件唐云旧藏金农《墨梅图》起拍价380万元,三分钟就迅速飙升到900万,最后两位买家展开了竞争,又是1200万元落槌,加上佣金,也是1380万元,场上又是掌声一片。
另外高凤翰《偶然寄意册》以713万元成交;华嵒《槐荫鞦戏图》以586.5万元成交;黄慎《二仙图》拍出了575万元的高价。
“扬州画派”还有升值空间
作为艺术商业化的先行者,扬州画派开放的思想、先进的艺术理念影响和鼓舞后世。据了解,2009年秋拍,北京匡时就对“清代扬州画派”倍加关注,专场成绩不俗。
扬州著名学者丁家桐表示,郑板桥、金农等人的画作,能够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,是和扬州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的。而衡量一幅画作的价值,除了画作本身的质量,画家自身的名气外,还要看存世数量的多少,保存完好的程度以及画作蕴藏的故事等等。就他看来,扬州画派的作品市场价值还有上升的空间。
丁家桐说,“扬州八怪”和“扬州画派”在定义上,还是有所区别的。“扬州八怪”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,其中以郑板桥、金农等人为代表,而哪些人能够被称为“八怪”,向来也是众说纷纭。随着各位画家的加入,最终定义为十五人,分别为汪士慎、黄慎、金农、高翔、李鱓、郑燮、李方膺、罗聘、高凤翰、华喦、边寿民、陈撰、李葂、杨法、闵贞。
而“扬州画派”的定义则更为宽泛,是指整个清代在扬州活动过,并且有所创新的画家们。扬州画派的开山鼻祖,当属石涛,郑板桥、高翔、李鱓等人都曾学习过他的画法。除了扬州八怪,还有“扬州十小”,以及清末的吴熙载、陈若木等人,都属于扬州画派。
唐云旧藏金农《墨梅图》,疏枝繁花穿插而上,险峭清逸,风姿绰约,赏心悦目。金农作品书画合璧,老笔纷披,真力弥漫;朵云轩在上世纪50年代出版木板水印,并著录在各类扬州画派论著中,可论其为金农墨梅极品。《大宛良驹图》是难得一见的画马精品,既有上个世纪20年代的出版,又附有金北楼、王梦白两个民国绘画大家的临本,为金农的传世精品力作。
版权所有:艺宝斋文化艺术中心 | |
联系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院 (今日美术馆旁)。 | 传真:010-58264963 |
京ICP备11030404号-1 技术支持:博昊天成 | 浏览次数:698422 次 |